在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壮阔蓝图里,法治护航城乡区域协调发展,广宁县司法局积极响应,紧扣时代主题,以一系列务实且创新的举措,将法治力量深度融入“百千万工程”,为广宁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。
良法善治护航发展
营商环境赋能新活力
“以前最怕各部门轮流检查,光准备材料就要好久,但如今方便快捷多了。” 企业负责人回忆道,联合检查中,各部门现场提出整改意见。这种“进一次门、查多项事”的模式,正是推行涉企 “综合查一次” 机制的缩影。
涉企“综合查一次”,让企业告别“多头扰企”。为解决企业面临的多头执法、重复检查问题,广宁县推行涉企 “综合查一次” 联合执法机制。率先在高新工业园二期设立工业园区联络站,整合多个部门的执法力量,通过“镇街吹哨,部门报到”机制,对企业开展联合检查,行政执法向基层延伸,推进严格规范、公正文明执法,打造稳定透明、可预期的营商环境。
加强执法监督,提升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。应用“粤执法”持续推进非现场执法,提升行政执法效能。发挥横山镇、洲仔镇、螺岗镇3个试点镇的示范引领作用,以点带面,全面推动非现场执法工作。每年县司法局组织开展广宁县行政执法单位案卷评查工作,并对各行政执法单位的评查结果进行通报。扎实推进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,持续推动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,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新模式,推进行政执法减免清单制度,明确慎用行政处罚措施,实现放管结合、宽严有度。
法律智囊团,为 “百千万” 发展保驾护航。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 “百千万工程” 中的参谋作用,对县政府的重大决策事项等提出法律意见。2023年以来,为县政府重大决策事项提供合法性审查 453件。村(社区)法律顾问围绕基层热点难题、常见矛盾纠纷等问题开展法律宣讲培训1814期,服务群众达九万人次。依托普法讲师团、普法志愿者等,开展“法治暖企”普法宣讲活动78场,针对性地宣传惠企利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。深入推进律师进园区工作,“法治体检”常态化、制度化,走访8家企业,为其提供法律服务指导,提高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能力。
“村村响”奏响法治乐章
“小叽说法”浸润千村万户
“昨天喇叭里说,耕地上是不能随便盖房的,我还特意把这个给我儿子说了。”这是广宁推出“村村响”农村普法模式,以接地气的方式向村民们说法。
依托覆盖全县的198个站点、587个大喇叭(音柱)播出终端,在全县15个镇(街)、178个行政村间架起了普法“空中桥梁”。
不仅如此,广宁县司法局紧紧围绕基层社会治理、民主法治示范创建、法治乡村建设等任务,以创建促发展,全县成功创建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”2个、省“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”9个。
广宁县以创新新媒体普法品牌为抓手,到基层一线开展“订单式”普法,护航“百千万工程”行稳致远。着力打造“小叽说法”、普法战斗“叽”动漫普法品牌,讲述贴近百姓生活的法律故事,让基层群众潜移默化地接受普法教育,让“百千万”的每个角落都有法治声音。
建设“233”法治宣传强基补短板工作体系,通过“233”工作法(2:重点群体、重点区域全覆盖;3:法治宣传队伍、普法作品、群团组织补短板;3:法治品牌、法治乡村基层行、青少年普法强效应),以普法“小切口”做实社会治理“大文章”,全面提升普法工作质效。
筑牢平安压舱石
亮出法治新“枫”景
“多亏司法调解,我们工伤损害赔偿纠纷解决了,心里踏实了!” 群众握手言和,背后是法治调解的共同努力。
广宁司法局深入开展社会矛盾排查,持续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室品牌化建设,坚持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充分发挥人民调解“第一道防线”作用。成立“志刚调解工作室” “英叔调解工作室”,由返聘调解员“接诊”调解难点,以“钉钉子”精神啃下“硬骨头”,针对邻里纠纷、山林土地纠纷、欠薪欠资纠纷、损害赔偿纠纷等开展调解工作。
自“百千万工程”实施以来,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02件,调解成功2970件,调解成功率98.9%,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。
供稿:广宁司法局
编辑:邵丹丹
一审:冯丽华
二审:苏荣昌
三审:骆翠云
易倍策略-易倍策略官网-配资公司排名-最专业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